我和孩子们

舐犢情深,闔府安康
杨咏雪
Posts: 120
Joined: 2007-04-05 Thu, 9:38am
Location: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Re: 我和孩子们

Unread post by 杨咏雪 »

上多成學校並非就我們不送孩子們去體製學校就順利完事了,這些年來我們所受到的質疑無非就是孩子們不入學、不與人接觸,不去學校上課學知識,不出去見見世面,將來的出路如何等等一堆現實問題。起先面對各至親的質疑聲我無法回答,甚至每每一提起就十分煩躁,因為內心同樣疑惑,實際上那時就連自己也沒個底,可想而知,不自信成為我們開始學習的內心障礙,也直接影響了子女們,每當回答別人問是否去學校了,上幾年級的問題,孩子連頭都抬不起來,很小聲地回答沒去學校。見此狀,我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怎麽我們自己選擇讀多成學校會象做賊一樣見不得光,明明多成學校就是一所完整的學校,整套系統的設立已經很完善了,為何我們總以“沒上學”去作為回答?想明白後,我找了個時間跟孩子們認錯去了:“媽媽之前的說法錯了,我們每天都有上學,我們的學校有名字,有年級,有老師,有同學,跟其他學校的不同點在於我們學習的地點在家裡,無需考試,所學的東西更好,也正因如此,我們才選擇了這所學校。”至此之後,孩子們再碰到同樣的問題,就 光明磊落地回答他們就讀的學校,就讀的年級。某次我母親就孩子不去上體製學校的問題訓斥我,女兒見狀站到外婆跟前說:“我們有去上學,我們有自己的老師。

解決了上述問題,學習了一段時間後,隨着孩子們的慢慢長大,問題又來了。女兒問我:“我還是不大明白,如果如你所說的多成學校這麽好,為何我所看到的其他小孩都是背著書包,穿着校服去上學,我所聽到的,都說我們不去學校是錯誤的,我是真的很想去他們的學校看看,聽聽課,想知道他們是怎麽學習的?你能帶我去那裡上學嗎?”聽到女兒的提問,這次我猶豫了沒敢馬上回答,我跟女兒說給我點時間想想,這一想啊,內心就糾結,一路走來不易,若以大人的威風去壓孩子,能壓多久?若隨她所想去了學校,要是孩子選擇去體製學校那豈不前功盡棄?這糾結足足花了四天時間,後來我還是選擇了安靜思考,四天後我終於從糾結當中想明白了,應該放膽放手讓孩子自己選,讓孩子去面對世俗的眼光,面對來自於她內心的干擾,無怨無悔去找屬於自己的答案,而非家長的答案,不管結果如何,面對接受便是。在我一位當老師的朋友安排下,我帶著孩子去學校聽課了,從進學校大門向保安登記那刻起,孩子就開始提問,開始作判斷了,為何學校都關著們,為何幾千學生的校園感覺不到朝氣蓬勃,為何在學校要呆這麽長的時間,為何上課是一節接著一節?為何除了聽老師講課都不見他們干自己的事情?回到家,孩子再問了我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是兩種學校同時上?”我反問:“多成學校和體製學校你都上過了,見識過了,人啊,有時不能太貪心,你自己算算,一天要上多少節的課,要花去多少的時間,別忘了,你還要應對考試,你還剩下多少的時間去玩,去弄你喜歡的事情?算好了,想好了再選擇吧!”這次輪到女兒說給她點時間考慮,考慮期間,我不再跟孩子提任何兩種學校的任何話題,兩天後,孩子作出了回答:“我想好了,我其實不太願意被禁錮在一直鎖着門的學校裡,很壓抑,很不自由,無法干我喜歡的事情,無法完成我的創作,我還是讀多成學校。”聽到女兒的回答,我沒有表露興奮,只是輕聲回答:“我們又可以一起做同學,一起上課了。”

很多人都好奇,多成學校每天只聽四節音樂,能聽出啥,能學到啥?從孩子的身上,從自己的身上,我慢慢能體會到學習的目的并不是去追求和強調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超常規的現象或者別人認為的特異功能,例如,女兒偶爾間能聽出課程中的話語,有次還從音樂中聽出有人批評她不夠專心聽課,她當時確實在玩,對於這些,我從不深究過問,聽孩子闡述便罷了。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讓他們從小不被現代教育污染,被定型。孩子們通過多成學校的學習,所培養出來的是一種現在孩子所缺乏的思維方式,這種方式就是敢於思考,擺脫常規的思維方式。每當出現問題,他們所遵循的是這麽一種思考規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解決問題的方式通常是親力親為,簡單易操作的。
面對人生的不同階段,不管我們身處何處、從事何種職業,無非就是對不同的事物和問題作出判斷,選擇對的方向。看到孩子們對不同問題作出自己的選擇,堅持走屬於自己的道路,這不正是他們在多成學校學習所體現的教育成果嗎?
杨咏雪
Posts: 120
Joined: 2007-04-05 Thu, 9:38am
Location: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Re: 我和孩子们

Unread post by 杨咏雪 »

進入多成學校學習是孤獨寂寞的,有種孤身走我路的感覺。在5月搬家之前的多年來,孩子們沒電視看,沒電子遊戲玩,極少到商場,因先生在外地工作,我一人帶著幾個孩子就更談不上外出了,別人以為該有的生活方式似乎与我們相差甚遠,按照我母親的說法是既無文化的培養,又無生活的品質,活在一個沒見識的封閉世界裡,我被冠上了對孩子們極不負責任和剝奪孩子教育之名,而我呢,對於所有親朋好友的不理解採取不辯解脫的態度,聽多了責備也就慣了。那麽孩子們真如大家所認為的那樣嗎?文化體現在哪?他們的見識在哪?在此我通過幾個生活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個傾盆大雨的下午,女兒桂跑進房間跟我說有一位沒穿上衣,短褲破舊不堪的長者坐在我們家門口,還說村民說此人是傻子要趕他走,我走出去看到此人雙目緊閉,身體有點顫抖,回過頭問女兒:“依你看,如何?”,女兒想了一下:“我是有些害怕,但我在這看著,媽媽你趕快去打印張能紙,然後拖著我的手一起把能紙送給這位。”最后,孩子還送去了蘋果和一把傘。

幾年前,女兒在一友人家裡和幾個小孩玩,期間突然聽到這家的老長者跟一位到訪者推廣多成,女兒馬上停止了玩耍,一直站在那很認真地聽,隨後她走到一張茶几那拿了幾根牙籤,把每根牙籤折斷成三小段,當時我見狀還輕聲提醒她怎麽浪費別人的東西,我看到女兒的神情非常嚴肅,很專註,似乎屏蔽了周圍的人和事,不像平時的她,我已經意識到有下文,就在那靜觀,結果她用折斷的牙籤在茶几那拼出了“品德”二字,完成後她跑出去和其他孩子們繼續玩。

兩年多前,我姐姐突然跟家裡人說和姐夫買了一處新房,已經入住了,某天親戚們都去了那新房子,我和女兒也在,奇怪的是別人都在高談闊論,說房子如何好,地段如何好,生活如何方便,唯獨女兒坐在一角悶悶不樂,當我們母女倆四目相投時,平時的默契已讓我明白女兒內心有話,但此時此環境不適合表達。離開姐姐新房,電梯到了大堂,女兒站住了,輕聲跟我說:“讓姨媽搬走吧,這裡很不好,不適合她。”我輕聲反問女兒:“那需要上樓去跟姨媽說一聲嗎?”女兒考慮了片刻:“不必了,她是不會搬的。”一個月後,姐姐跟我們說,頭髮掉光了,帶上了假髮,這兩年,姐夫所掌管的公司頻頻出事。孩子說過這麽一句話:“姨媽不用多成,真是傻啊!”。

現在很多人都普遍認為房產、鑽石、鈔票很貴重,而我們家裡最珍貴的東西是那一本一本的課程記錄表,那裡記載了孩子們每天聽課的完成情況,看到的是孩子們整個成長与進步的過程。近期,孩子們正在放假數日,外公要來小住和他們共享天倫。
徐平
Posts: 320
Joined: 2008-07-20 Sun, 1:10pm
Location: 上海

Re: 我和孩子们

Unread post by 徐平 »

因為網上的產品都是有愛的生命,所以會自然覺得多成網校也是智能、活生生有生命的,就像大自然一樣。
龍衛權
Posts: 6997
Joined: 2007-02-24 Sat, 9:03pm
Location: 加拿大多倫多
Contact:

Re: 我和孩子们

Unread post by 龍衛權 »

是的,裡面還有鳥語花香、桃紅柳綠、鶯啼燕語......
提問之前,花些時間閱讀就診須知問題解答瞑眩反應開宗明義......,以為自己和他人負責
苏滨
Posts: 144
Joined: 2012-02-14 Tue, 12:21pm
Location: 广州

Re: 我和孩子们

Unread post by 苏滨 »

不用飛機票高鐵票,就能觀賞世外桃源:田地裏種着房子,四處轉悠一圈回來看到房子都長起來了,物品用具錯落有致很是溫馨;行走間來到一處山梁,視野豁然開朗,沿著山脊蜿蜒向上,一片片大朵親切的白雲仿佛觸手可及,刹那間莫名的感動透過周身毛孔沁入臟腑,似要融化進這天地之間,豬八戒吃人參果也不過如此了。
兒,蘇當,06年生,孤獨癥患者。12年起用多成中醫,情感表現日漸豐富、活發可愛,始知天倫之樂。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杨咏雪
Posts: 120
Joined: 2007-04-05 Thu, 9:38am
Location: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Re: 我和孩子们

Unread post by 杨咏雪 »

幾天前的某個下午,7嵗的兒子熙柏跑到房間跟我說陽臺來只鳥一直站那沒走,讓我趕緊去看看,其他孩子一聽都想一起沖去陽臺觀看,這時被熙柏攔下了,他對弟弟們說:“別這樣,你們這麽大聲會把它驚嚇的,我們要輕點聲。”來的是一隻白鴿,哪怕是見到了我們這幫人也沒離開,一直站在鐡欄柵上,我見狀,跟孩子們說:“過門都是客,熙柏說得對,我們輕點聲別打擾了它,就讓它來去自由吧!”我們幾個一直站那靜觀着,女兒輕聲說:“我看它似乎一點都不怕我們,沒有離開的意思,如果鴿子不舒服,我們趕緊給點多成水它喝或放音樂給它聽,如果鴿子是累了來休息的,那我們趕緊給些東西它吃。”聽後我趕緊上網看看鴿子是吃什麽食物的,查後,我輕手輕腳把玉米放到陽臺上,然後示意孩子們退出好讓鴿子安心吃東西。退出後的孩子們滿屋子跑,為何?源於四個孩子各自找材料幫鴿子做個窩,他們說如果鴿子真留下來了,總要給個窩它遮風擋雨。那晚,鴿子確實在我們家留宿了。第二天早上,我們送上食物的時候,發現鴿子飛起來不怎麽靈活,孩子們讓我趕快放多成音樂給鴿子治療,一曲播放完,鴿子已經飛到屋簷上了,一直站在那,許久,它飛走了。6嵗的熙德站在陽臺那向着外面大聲地說:“假如你在外沒東西吃,記得回來我們這。”3嵗的兒子也來了一句:“在我們家,我會對它好。”女兒補充了一句:“不是每個家庭都會對它好的,媽媽你覺得我們是善良的一家嗎?”我習慣性反問她, 孩子回答:“我們應該做善良的一家。”這句話深深地觸動我,如果不善良,不爲他人著想,多成的課程也許完成的僅僅是數量。

我們住的地方由於偏遠,整個小區的入住率很低,因此很安靜。每天完成課程後,9嵗女兒和7嵗兒子就會兩個人結伴到小區唯一的便利店那買早餐順便玩耍一番,暑假期間,多了一些小朋友回來度假,女兒回家後總會對我說今天認識了某某小朋友,推薦多成學校給他們,他們都說不理解我所說的,為此我并不覺得不開心,他們不選擇我也沒辦法。對孩子而言推廣多成是那樣的自然和心安理得。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話來回應有些媽媽反映即便作出了努力,把我的文章給她們的另一半看也未能讓孩子上多成學校而感到失落--“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杨咏雪
Posts: 120
Joined: 2007-04-05 Thu, 9:38am
Location: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Re: 我和孩子们

Unread post by 杨咏雪 »

2018年,邁進多成第12年,我以母親回來作為個案來分享一下孩子們學到了什麽?去年10月中旬母親從國外回來一個月,我們就暫時停止了多成的課程,她對我們這些年的堅持用“中了邪,無可救藥”來概述,儘管如此,我和孩子們還是呆在她的身邊,接受她隨時難聽的言語,課可以暫停但母親的感受不能不顧,同時希望她能選擇回到我們身邊不再選擇在國外渡晚年。
停課並不意味就停止學習,如何与母親和諧相處,平衡不利因素,把母親極度不滿的發洩情緒轉化,都將是我和孩子們的一道練習題,驗證着學習的成果。母親在回國前三周,得了急性支氣管炎,喉嚨全沙啞,咳嗽不止,為了能順利回來吃了不少消炎藥,在知道情況後,我用了孝親,某天我跟孩子說了母親的病情,女兒桂、兒子柏和德同時邁步站到我跟前,說了同一句話:“我願意幫外婆分擔病痛。”女兒還補充了一句:“雖然我是很不喜歡外婆總指責我讀書的問題,但我還是願意幫她承擔。”兩天後,孩子們陸續反應,有喉嚨痛的,咳嗽的,最為嚴重的是女兒,她全身過敏,奇痒,連續了幾天,而後就開始由全身轉向局部,一直延續到現在,儘管難受,可孩子們沒有一個撒嬌的,抱怨的,病情對他們而言就是平常他們面對排病反應一樣,而我呢,母親左手胳膊痛的地方我也痛,一直伴有慢性咽喉炎的症狀,喉嚨一直輕微沙啞,還被他人取走了一筆款項,這在我看來已經是最好的結果,為了達到某種平衡。隨後,在國外的母親康復得好快,還開心地告訴我老天在眷顧她,幾天前還在電話裡擔心着病情,幾天後已經中氣十足地告訴我在商場購物爲回來作準備。在電話裏我聽到了一個細節,過敏性體質的母親在某個晚上身體過敏得厲害,痒得一夜未眠,本想着第二天去買藥的,早上就痊癒了。
母親回家那天,在我出門接她前,女兒還一再提醒我,在到家前5分鐘致電她,她會和弟弟柏一起泡好茶等著外婆回來好讓她喝口熱茶歇息一下。在我們共處的日子裡,我能感受到極其矛盾的母親,一方面深愛着我們,苦口婆心地勸着、罵着,希望我們能迴心轉意,另一方面她也在強烈控制着自己情緒,她希望我高調回應,辯駁,這樣就能完全發洩她一直憋在內心地憤怒,為此,每天她會找任何的時機責備我和孩子們,說他們沒出息沒出路,面對着外婆的糾纏不清,孩子們依然沒有表露出任何的不滿情緒,依舊呵護她,對她好,尊重她。某天早上,我聽到母親對著7嵗兒子柏說他笨,啥都不懂,柏笑着回應母親:“你知道我們喜歡什麽嗎?我們最喜歡把坏了的東西轉變,例如我們會把沒用的,坏了的玩具修整一番改變成有用的東西,我們喜歡把困難轉化掉”,隨後這孩子在我跟前輕聲說:“可能是我當時太小,我已經忘記了去中醫班的所有,但都沒關係,我現在通過每天上課,每晚靜坐,我能感覺到我是有人教的,我正在吸收着某些信息,而且在生活上運用。”聽到孩子的心聲,我覺得我們的學習不是“爭”回來的,恰恰相反,我們不會為學而學,去爭論、去辯駁、發脾氣、冷戰、或逃避去爭回一個學習文化的機會,也無需以此方式去表明我們學習有多大的決心,孩子們很淡然,面對着至親的惡言相向依然微笑以待。學習傳統文化是為了學會明理,學會有所擔當,也學會默默承受,這理啊我曾經跟孩子們表述過,倘若外婆不愛你們是不會花時間關注你學習什麽或用什麼,還把自己氣成那樣,如果你覺得她脾氣暴躁不講理,那也並非是她自己所願,只因她的身體嚴重失衡,她是一位深愛著我們的病患者,我們不能因為難受而棄她不顧,假如我們這樣做了,那我們的後代也會棄我們而不顧。女兒當時就回應:“我明白了,我是不會惹外婆生氣的,我還會跟她說回來跟我們一起生活。” 母親迴去前已經表了態,會今年10月份再回來決定去留,這段分享僅僅是透過一位親人的個案去體現學習的成果,而在外圍,我們家這幾號人就如同一個推廣小隊,樓下花園、地攤、菜市場、商場、快餐店,每當我遞出網址,孩子們都會附和,介紹他們都在用,都在學。中華文化之深,在于能在無形中綻放他的光彩和魅力,倘若母親和我們共同生活,也許課程的音樂在短期內不再想起,但那並不遺憾,我們依然在無形中學習。在孩子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的闊達、包容、敢於擔當和承受,他們用愛去诠释着他們所學的中華文化。
Post Reply

Return to “寶寶成長 Baby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