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肝經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 LR

DuoSuccess.com

經脈循行:起於足大趾外側,經足背、內踝前上行於大腿內側,聯繫陰部,入體腔聯繫於胃、肝、膽、膈、脅肋,經咽喉上聯目系,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會於巔頂部。目系支脈下經頰裡,環繞唇內。肝部支脈上膈,注於肺中。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①,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②,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
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注釋:①股陰--大腿內側。②頏顙--同吭嗓。《太素.卷八》注:"喉嚨上孔名頏顙。"此指喉頭和鼻咽部。

主治概要:肝、膽、脾、胃病,婦科病,少腹、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他病症。如腰痛,脇肋脹痛、胸悶,胸滿,呃逆、嘔吐、瀉泄、巔頂痛,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少腹腫痛、腰痛、月經不調、精神失常等證。

本經腧穴:分佈在足背,內踝前,脛骨內側面,大腿內側,前陰,脅肋等。起于大敦,止於期門,左右各14穴。

1.大敦 (Dàdūn, LR1) 井穴
【定位】足大趾外側趾甲根角旁約0.1寸
【解剖】有趾背動、靜脈;布有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
【功能】 調肝理氣、鎮痙寧神
【主治】①疝氣,少腹痛、善寐、便閉;②遺尿,癃閉,五淋,尿血;③月經不調,崩漏,縮陰,陰中痛,陰挺;④癲癇,善寐。
【操作】淺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

2.行間 (Xíngjiān, LR2) 滎穴
【定位】足背,當第一、二趾間的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蹠背動、靜脈;正當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分為趾背神經的分歧處。
【功能】 平肝熄風、寧心安神
【主治】①中風,癲癇;②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青盲,口歪、失眠;③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中痛,疝氣;④遺尿,癃閉,五淋;⑤胸脅滿痛、嘔血、呃逆、咳嗽、泄瀉、嗜食、腹脹;⑥下肢內側痛,足跗腫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太沖 (Tàichōng, LR3) 輸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解剖】在拇長伸肌腱外緣;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蹠背動脈;布有腓深神經的蹠背側神經,深層為脛神經足底內側神經。
【功能】 平肝熄風、健脾化濕
【主治】①中風,癲狂癇,小兒驚風:②頭痛,眩暈,耳鳴,目赤腫痛,口歪,咽痛;③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④脅痛,腹脹,嘔逆,黃疸,疝氣;⑤癃閉,遺尿:⑥下肢痿痹、膝股內側痛,足跗腫痛。
【操作】直刺0.5~0.8寸。

4.中封 (Zhōngfēng, LR4) 經穴
【定位】內踝前1寸,脛骨前肌腱內緣凹陷中
【解剖】在脛骨前肌腱的內側;有足背靜脈網,內踝前動脈;布有足背內側皮神經的分支及隱神經。
【功能】 疏肝健脾、理氣消疝
【主治】①疝氣、陰莖痛,遺精,小便不利、黃疸;②腰痛,少腹痛、足冷,內踝腫痛、嗌乾、面蒼白、畏寒、五淋。
【操作】直刺0.5~0.8寸。

5.蠡溝 (Lígōu, LR5) 絡穴
【定位】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解剖】在脛骨內側面下三分之一處;其內後側有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前支。
【功能】 益肝調經,清熱消腫
【主治】①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陰癢;②小便不利,疝氣,睾丸腫痛、小腹滿、腰背拘急、脛部痠痛。
【操作】平刺0.5~0.8寸。

6.中都 (Zhōngdū, LR6) 郤穴(隙)
【定位】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解剖】在脛骨內側面中央;其內後側有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中支。
【功能】 益肝藏血、行氣止痛
【主治】①疝氣,小腹痛;②崩漏,惡露不盡。
【操作】平刺0.5~0.8寸。

7.膝關 (Xīguān, LR7)
【定位】脛骨內上髁後下方,陰陵泉穴後1寸(屈膝)
【解剖】在脛骨內側面下方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深部有脛後動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深部為脛神經。
【功能】 溫經化濕、祛風消腫
【主治】膝髕腫痛、寒濕走注、歷節風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8.曲泉 (Qūquán, LR8) 合穴
【定位】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中
【解剖】在脛骨內髁後緣,半膜肌、半腱肌止點前上方,縫匠肌後緣;淺層有大隱靜脈,深層有膕動、靜脈;布有隱神經,閉孔神經,深向膕窩可及脛神經。
【功能】 疏肝解鬱、通調前陰
【主治】①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產後腹痛;②遺精,陽痿,疝氣,小便不利、癲狂、頭痛、目眩;③膝髕腫痛,下肢痿痹、氣喘。
【操作】直刺1~1.5寸。

9.陰包 (Yīnbāo, LR9)
【定位】股骨內上髁上4寸,縫匠肌後緣
【解剖】在股內肌與逢匠肌,內收長肌中點,深層為內收短肌;有股動、靜脈,旋股內側動脈淺支;布有股前皮神經,閉孔神經淺、深支。
【功能】 通調前陰、益腎健腰
【主治】①月經不調,小便不利,遺尿;②腰骶痛引少腹、腰痛。
【操作】直刺0.8~1.5寸。

10.足五里 (Zúwǔlǐ,LR10)
【定位】曲骨穴旁開2寸, 直下3寸;在氣衝穴(足陽明經)下3寸,當內收長肌的外緣
【解剖】有內收長肌,內收短肌;有股內側動脈淺支;布有閉孔神經淺、深支。
【功能】 清肝健脾、通調前陰
【主治】①少腹痛,小便不通,陰挺,睾丸腫痛、嗜臥;②瘰鬁。
【操作】直刺0.8~1.5寸。

11.陰廉 (Yīnlián, LR11)
【定位】曲骨穴旁開2寸,直下2寸;在氣衝穴直下2寸,當內收長肌之外側處取穴
【解剖】有內收長肌和內收短肌;有旋股內側動、靜脈淺支;布有股神經的內側皮支,深層為閉孔神經淺、深支。
【功能】 調經種子、舒筋活絡
【主治】月經不調,帶下,少腹痛、婦人不妊。
【操作】直刺0.8~1.5寸。

12.急脈 (Jímài, LR12)
【定位】恥骨聯合下緣中點旁開2.5寸,當氣沖穴外下方腹股溝處
【解剖】有陰部外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的恥骨支,外方有股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深層為閉孔神經的分支。
【功能】 調肝止痛、理氣導疝
【主治】少腹痛,疝氣,陰挺、睪丸痛。
【操作】避開動脈,直刺0.5~1寸。

13.章門 (Zhāngmén, LR13) 脾之募穴;八會穴之臟會;足厥陰、帶脈之會
【定位】第十一肋游離端下際(側臥取之)
【解剖】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第十肋間動脈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間神經;右側當肝臟下緣,左側當脾臟下緣。
【功能】 健脾消脹、和胃利膽
【主治】①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嘔吐;②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疾、神疲肢倦、身目閏、咳、少氣、腰脊冷痛、溺多白濁。
【操作】直刺0.8~1寸。

14.期門 (Qīmén, LR14) 肝之募穴
【定位】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中,有肋間肌;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六、七肋間神經。
【功能】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
【主治】①胸脅脹痛,乳癰;②嘔吐,吞酸,呃逆、吞酸,腹脹,腹瀉、咳喘;③奔豚;④傷寒熱入血室。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