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明大腸經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LI

DuoSuccess.com

經脈循行:起於食指橈側端,循行於上肢外側的前緣,上走肩,入缺盆,絡肺屬大腸;從缺盆上走頸,經頸部入下齒,過人中溝,止於對側鼻旁。

《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穀兩骨①之間,上入兩筋②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③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④,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注釋:①合穀兩骨:指第一、第二掌骨。②兩筋:指拇長伸肌腱、拇短伸肌腱的過腕關節處。③髃骨:髃讀作隅,角的意思,此指肩峰部。④柱骨之會上:“柱骨”意指頸椎;“會上”指大椎。

主治概要: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等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如下牙痛、咽喉腫痛、鼻衄、鼻流清涕、口干、頸腫痛、上肢伸側前緣及肩部疼痛或運動障礙等。

本經腧穴:起於商陽,止於迎香,左右各20穴位。

1. 商陽 (Shángyáng, LI1) 井穴
【定位】 食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
【解剖】 有指及掌背動、靜脈網;布有來自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神經的指背側神經
【主治】①齒痛,咽喉腫痛等五官疾患;②熱病,昏迷
【操作】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2.二間 (Erjián, LI2) 滎穴
【定位】 微握拳,當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前凹陷中
【解剖】 有指屈淺、深肌腱;有來自橈動脈的指背及掌側動、靜脈,布有橈神經的指背側固有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①鼻衄,齒痛等五官疾患;②熱病
【操作】 直刺0.2∼0.3寸

3.三間 (Sānjiān, LI3) 輸穴
【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後凹陷處
【解剖】 有第一骨間背側肌,深層為拇內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頭靜脈其示部),指掌側有固有動脈;布有橈神經淺支
【主治】①齒痛,咽喉腫痛;②腹脹,腸鳴;③嗜睡
【操作】 直刺0.3∼0.5寸

4.合穀 (Hégǔ, LI4) 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①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齒痛,口眼歪斜,耳聾等頭面五官諸疾;②諸痛症;③熱病,無汗,多汗;④經閉,滯產
【操作】 直刺0.5∼l寸,針刺時手呈半握拳狀。孕婦不宜針

5.陽溪 (Yángxī, LI5) 經穴
【定位】 腕背橫紋橈側,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解剖】 當拇短、長伸肌腱之間;有頭靜脈、橈動脈的腕背支;布有橈神經淺支。
【主治】 ①手腕痛;②頭痛,目赤腫痛,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
【操作】 直刺0.5∼0.8寸

6.偏曆 (Piānlì, LI6) 絡穴
【定位】 屈肘,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處
【解剖】 在橈骨遠端,橈側腕伸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頭靜脈;掌側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背側為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主治】①耳鳴,鼻衄等五官疾患;②手臂酸痛;③腹部脹滿,水腫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7.溫溜 (Wēnliū, LI7) 郤穴
【定位】 屈肘,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處
【解剖】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主治】 ①急性腸鳴腹痛;②疔瘡;③頭痛,面腫,咽喉腫痛;④肩背酸痛
【操作】 直刺0.5∼l寸

8.下廉 (Xiàlián, LI8)
【定位】 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處
【解剖】 在橈骨的橈側,橈側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長肌,深層有旋後肌;有橈動脈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
【主治】 ①肘臂痛;②頭痛,眩暈,目痛;③腹脹,腹痛
【操作】 直刺0.5∼l寸

9.上廉 (Shànglián, LI9)
【定位】 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處
【解剖】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主治】 ①肘臂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②頭痛;③腸鳴腹痛
【操作】 直刺0.5∼l寸

10.手三里(Shǒusānlǐ, LI10)
【定位】 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解剖】 肌肉、神經同下廉穴,血管為橈返動脈的分支
【功能】 清熱明目,理氣通腑
【主治】 ①手臂無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瀉;③齒痛,頰腫
【操作】 直刺0.8∼1.2寸

11.曲池 (Qūchí, LI11) 合穴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解剖】 橈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橈肌的撓側;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本幹
【主治】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熱病,高血壓,癲狂;③腹痛,吐瀉;④五官疼痛;⑤癮疹,濕疹,瘰鬁
【操作】 直刺0.5∼l寸

12.肘髎 (Zhǒuliáo, LI12)
【定位】 屈肘,曲池穴外上方 l寸,當肱骨邊緣處
【解剖】 在橈骨外上髁上緣肱肌起始部,肱三頭肌外緣;有橈側副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
【主治】 肘臂部疼痛、麻木、攣急
【操作】 直刺0.5∼l寸

13.手五里(Shōuwǔlǐ, LI13)
【定位】 在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曲池穴上3寸處
【解剖】 在肱骨橈側,為肱橈肌起點,外側為肱三頭肌前緣;稍深為橈側副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內側為橈神經
【主治】①肘臂攣痛;②瘰鬁
【操作】 避開動脈,直刺0.5∼l寸

14.臂臑 (Bìnào, LI14)
【定位】 在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點處
【解剖】 在肱骨橈側,三角肌下端,肱三頭肌外側頭的前緣;有旋肱後動脈的分支及肱深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本幹。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不遂,頸項拘攣;②瘰鬁;③目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15.肩髃 (Jiānyú, LI15)
【定位】 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兩個凹陷,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解剖】 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腋神經
【主治】 ①肩臂攣痛,上肢不遂;②癮疹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關節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16.巨骨 (Jùgǔ, LI16)
【定位】 在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解剖】 在斜方肌與岡上肌中;深層有肩胛上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分支,副神經分支,深層有肩胛上神經
【主治】 ①肩臂攣痛,臂不舉;②瘰鬁,癭氣
【操作】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進針 0.5∼l寸。 直刺不可過深,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

17.天鼎 (Tiāndǐng, LI17)
【定位】 在胸鎖乳突肌後緣,扶突穴直下1寸
【解剖】 在胸鎖乳突肌下部後緣,淺層為頸闊肌,深層為中斜角肌起點;有頸外淺靜脈;為副神經、頸皮神經在胸鎖乳突肌後緣穿出處,深層為膈神經的起點
【主治】 ①暴喑氣梗,咽喉腫痛;②瘰鬁,癭氣
【操作】 直刺0.5∼0.8寸

18.扶突 (Fútū, LI18)
【定位】 在結喉旁約3寸,當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解剖】 在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間頸闊肌中,深層為肩胛提肌起始點;深層內側有頸升動脈;布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及副神經
【主治】 ①咽喉腫痛,暴喑;②癭氣,瘰鬁;③咳嗽,氣喘;④頸部手術針麻用穴
【操作】 直刺0.5∼0.8寸。注意避開頸動脈,不可過深。一般不使用電針,以免引起迷走神經反應

19.口禾髎 (Kǒuhéliáo, LI19)
【定位】 在上唇部,水溝穴旁0.5寸,當鼻孔外緣直下
【解剖】 在上頜骨犬齒窩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動、靜脈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下支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主治】 ①鼻塞,鼽衄;②口歪,口噤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

20.迎香 (Yíngxiāng, LI20)手足陽明之合
【定位】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鼻唇溝中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 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功能】 散風清熱,通利鼻竅
【主治】 ①鼻塞,鼽衄;②口歪;③膽道蛔蟲症
【操作】 略向內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